大家还记得上一期“宝安四宝”
介绍的是什么吗?
什么?!不记得?!
自罚三块“合成号”饼干哈哈
好啦,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
这一期,小编要接着介绍另外一宝
准备接招哦~
首先,小编卖个关子,从一个历史故事讲起吧……
在宋代,沙井当时叫归靖,由于当时海平面较高,珠江的水量也较大,沙井一带大多数土地都被海水所覆盖,只有一些孤岛和少量平地。
传说当年有一艘满载缸瓦的木船,航经珠江口的海湾时,遇上了台风,沉没在沙井附近海底,船上的缸瓦器皿全都落入海内。几年后,沙井渔民偶然从海底捞起缸瓦片,发现上面都长着又肥又大的蚝,比起通常所见的蚝要大得多。于是,渔民们就利用石头、瓦片等,在这一带海内养起蚝来。
所以,大家都知道小编这次要给大家介绍什么了吧
没错!就是鼎鼎大名的沙井蚝!!
这一宝可谓实至名归啊!
不知道都不敢称自己是深圳人有木有!
废话这么多,小编这就带大家了解“宝安四宝”之一的沙井蚝吧~
首先有请宝安沙井水产公司总经理 陈沛忠先生
给我们进行简单的沙井蚝科普吧!
千年沙井蚝
形成独特岭南蚝文化
沙井从宋代开始插杆养蚝,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之一。
北宋著名文学家梅尧臣写过一首《食蚝》诗,诗中写到:“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其中的归靖蚝,就是沙井蚝,这也是我国人工养蚝历史最早的记载。
经过历史的变迁,沙井又逐步形成了养蚝、制蚝、品蚝等具有浓郁岭南色彩的“蚝文化”
顺应时代 不断探索
养蚝技术四演变
沙井蚝素有“水晶皮,玻璃肚”的美誉,特点是体大肉嫩,鲜美爽口,这是千百年来沙井蚝民不断探索、积累下来的制作工艺所赋予的。
沙井蚝的养殖技术经过好几个时期的演变:
宋代——插杆养蚝
明代——瓦缸养蚝
清朝——三区养蚝
近代——伐式吊养
养殖基地外迁
沙井蚝依然保持品牌特色
像任何品牌一样,沙井蚝的发展道路也不是顺风顺水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遇到了严峻挑战——沙井蚝的质量开始下降,先是个头变小,继而口感稍差。
经验丰富的沙井蚝民们敏锐地认识到,这是珠江沿岸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的水质下降,继而影响到了蚝养殖海域的水质。
沉淀了千百年的沙井蚝品牌难道就要因这水质污染而没落吗?
当然不会,于是,沙井人很快想出了对策,那就是异地养蚝。为了保证蚝的质量品质,勤勤恳恳的沙井人几乎寻遍两广地区,只为找到适合的海域。
目前,90%以上的“沙井蚝”通过外移基地,产自广东沿海的台山、阳江、惠东、汕尾等地。因其仍严格采用“沙井蚝”的技术标准生产加工,其成品品质与“沙井蚝”并无二致。
可能会有人问:沙井蚝养在异地,它还能叫“沙井蚝”吗?
沙井街道办宣传部部长郭培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沙井蚝’既是沙井的本土品牌,也是一种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品质标准,如果沙井人卖的蚝品质和以前一样或者更好,叫‘沙井蚝’是名副其实的。”
传承沙井蚝
做宝安旅游文化灵魂
沙井蚝不仅仅是让人垂涎的美食,它更是沙井、宝安甚至深圳特色风光物态、民俗风情的代表和象征。以‘蚝’文化为代表的本土文化则是深圳宝安旅游文化的灵魂所在。
2004年12月20日至26日,深圳市旅游局、宝安区经贸(旅游)局、沙井街道办、宝安区文化局联合举办首届沙井“金蚝节”。从此以后,沙井街道每年都举办“金蚝节”。
“金蚝节”顾名思义就是以蚝为主角的庆典节日,在这特殊的一天,沙井人民载歌载舞,用节日欢庆的气氛和特色活动传承沙井蚝文化。
这些年来,“金蚝节”文化活动内容在沙井人的努力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主题活动,现场表演也越来越多样。
2007年,沙井“金蚝节”被升格列入广东省旅游文化节。同年,沙井蚝民生产习俗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除此以外,2010年12月,在沙井街道办的指导下,沙井水产公司收回一栋出租的厂房,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将其改建成沙井蚝文化博物馆。目的就是让蚝乡人民牢记蚝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使这一非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那么说到一年一度的沙井金蚝节,已经举行了12届了呢,今年的12月份即将举行第13届“金蚝节”。独特欢快的节日气氛不说,更重要的是,一大波鲜蚝正在向吃货们走来,小编也是吃货,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不知道今年会有什么特色活动和美味的食物呢!
嗯……小编现在也还在猜测啦~
最后放几张往届“金蚝节”的现场图给大家看看yy下今年会有什么出彩的活动吧~
丰富的舞台节目
现场开蚝
市民逛摊位品尝特色蚝产品
记者最后问到:陈总,您的梦想是什么?
怎么样,很不错吧~
所以不要抱怨中秋国庆过后今年就没有节日了
12月份不还有属于我们宝安人的本土节日“金蚝节”嘛哈哈
身为深圳宝安人,这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宝安日报新媒体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