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关于规范海滨校区校园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海滨校区管理委员会、保卫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出。
《通知》指出,部分老生打着“同乡会”的名号,以聚会,联络感情等为名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影响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秩序的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并做出“严禁同乡会一类的团体在校园开展活动”等决定。
学生意见及有关资料
《通知》发出后,引发了很多同学的热议,部分学生对《通知》的决定表示不理解。
新生菜油(化名)表示无奈又无助,因为她需要乘坐乡会提供的“乡车”回家,如果学校禁止乡会的话,她每个假期回家都存在问题。
一名新闻学的新生同样不赞成学校这个决定。他认为,同乡会起到的是凝聚作用,能让第一次长时间远离家乡的同学得到心灵慰藉。其次,同乡会的师兄师姐也能给他们的大学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指导。“乡长为我们找乡车,安排我们见面,让我们自我介绍等来锻炼自己,我觉得挺好。”他说。
来自秘书1171的一位同学表示,同乡会的确可以给我们亲切感,同乡的同学们交流心得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既有趣又好玩。而且大学离家远,很多节日可能只有在学校过,同乡会把同乡都集聚起来,一起过离家远而又重要的节日。
此外,一些乡会的会长也表示不理解学校的做法。
16级某乡会会长小财神(化名)直言学校的做法过于极端。她说:“作为乡会的师兄师姐都会很热心地帮助新生认识学校,在我看来乡会是帮助学校的,而不是妨碍学校工作,更不是误导和非法聚众。”
她表示不需要学校认同他们的行为,他们并没有拉帮结派。“我们收了乡费是事实,而为同乡的同学服务也是事实。”她说。而《通知》发布当天,他们还组织了在海滨的“送清凉”活动。
新生军训期间,“送清凉”是很多乡会会开展的活动,有些能将饮料顺利送出,有些则不然。某乡会会长一位愤青(化名)在主校送清凉时就被班助拦了下来,最后在一饭和三饭把饮料送出。
得知学校要禁止同乡会活动时,他表示只能服从学校安排,但不会减少乡会活动——开展活动的地方可以移步到学校外。
记者通过网络对《通知》中所提到的两份文件进行查询,其中《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的第13号》文件的第十二条提到:在校内举行集会、讲演等公共活动,组织者必须向学校有关机构提出申请,并说明活动的目的、人数、时间、地点和负责人的姓名。学校有关机构应当最迟在举行时间的四小时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通知组织者。逾期未通知的,视为许可。
而《关于禁止在大学,中等职业学校中成立“同乡会”的通知》也能看到在其他大学中的实行情况。
校方解释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通知》的情况,今天下午,记者拨通了海滨保卫处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正在值班的保安。
根据他的日常观察,近段时间以来经常有很多人在校门口,校道等地方集聚起来,举着各种牌子,有时候甚至会堵着路。“场面就像招工一样。”他说。
《通知》发布后,类似的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但直到接受采访时,都没有接到学生的举报同乡会的电话。他表示,以后发现还有类似活动的就会上前让他们停止活动,方法则以劝为主,以教育为主。
他解释说,这几年学校一直在劝阻同乡会的活动,只是这次给大家发了通知更加明确。而他个人觉得同乡会是“小圈子”文化,学生应该有“五湖四海皆兄妹”的心态,但凡事都有双面性,不能只认为同乡会就只有弊端。
对于学生在校外开活动怎么办,很多学生对乡会有需要,一刀禁止同乡会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海滨校区和其他两个校区政策不同等问题,他表示自己作为文件的执行者,无法给出答案。
由于海滨保卫处负责人外出开会,所以并没有采访到他以获取更详细的解答。
另外,记者就同乡会影响新生教育和军训的情况采访了文传院辅导员肖为老师。
肖为老师表明学校不鼓励不提倡同乡会,而近段时间有学生因为同乡会活动需要请假的,一律都不予批准。对于乡会送清凉等活动他表示不会过于干预,只要没有影响到学校的秩序就没有太大问题,而他也暂时没有看到乡会活动严重影响学校秩序的情况。
《通知》的发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天时间,要给它下定论或者做出评价,还需静待观察。
(图片均源于网络)
记者:陈绮雯 庄崔娇 冼浩正
编辑:肥肥
审核:钟锦云 赵淑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