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装企业业绩纷纷遇冷的大环境下,海澜之家缘何为成为少数赚钱的大公司?中国服装网此间在致电海澜之家进行采访时,官方低调回应:“不清楚此事,也无法表态。”
在2015年结束之际,一张来自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的评比名单,给海澜之家送上了“新年贺礼”。标准普尔公布的“全球市值最高服装配饰奢侈品公司25强名单”中显示,来自中国的“海澜之家”排名第14位。
这份榜单显示,列第十四位的海澜之家,市值为94.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0多亿元;榜单排名第一的为奢侈品巨头LVMH,其市值为807亿美元。海澜之家市值相当于LVMH的1/8。
中国服装网记者今天(1月11日)早间多次致电海澜之家方面希望就此进行采访,但均未接通电话。据海澜之家此前公布的201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2015年三季度,海澜之家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9.04%;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41.95%;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程伟雄:本土品牌走向世界尚需时间
今天(1月11日)中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服饰行业营销专家程伟雄也就此接受了中国服装网的独家专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服装网:程老师您好,今天我们看到标准普尔公布的“全球市值最高服装配饰奢侈品公司25强名单”中显示,来自中国的“海澜之家”排名第14位。您对此有何评价?
程伟雄:我认为,仅凭表面看市值其实意义并不大,中国企业所谓的市值其实泡沫化严重,和国外上市公司的市场化程序相比更是不一样的,业界不要只通过表面文章就认为中国服装品牌真的进入全球知名企业之中而引以为豪,甚至沾沾自喜。
不过,我相信,中国服装品牌走向世界肯定是有机会的,但也需要时间和沉淀的,不可能这么快的。
中国服装网:在您看来,海澜之家的模式有什么独到之处?
程伟雄:作为我国快时尚品牌的后起之秀,特别是在目前大环境下频繁扩张,海澜之家的做法是值得赞赏,毕竟传统市场门店本来就有着其他网络渠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消费者也不可能永远宅在家里,终端卖场的机会始终存在。
海澜之家作为我国快时尚品牌的后起之秀,在其发展伊始,就向顾客承诺了“不打折”的经营理念,在保证产品质量、特色服务的同时,巧妙地避免了低层次的成本竞争,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从而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参与市场,进行品牌运作。
中国服装网:你认为包括海澜之家在内的国内快时尚品牌,与zara等国际快时尚品牌还存在有什么差距?
程伟雄:快时尚的消费观念总是能很快被年轻人所广泛接受,当然,这种观念来的快消失的也快。一般来说,人们的消费习惯会跟着潮流趋势而发生改变。在时尚面前,速度就是一切。而在与时尚高速赛跑的这件事上,没有谁比Zara更加成功。
当然,除了与时间赛跑,Zara也充分迎合了大众对于流行趋势追逐的意愿,既穿着体面,且价格适中,不会因此被指责奢侈或是着落伍。Zara的营销理念也认为:再好的产品如果卖不出去也只是占用库房、压滞资金的一堆废品,与其待价而沽,不如赶快变现投入二次生产。
此外,Zara每年花费大量成本推出如此多的高品质设计产品,还要保持低廉的价格,他的秘密就在于旗下拥有超过200名的年轻设计师,不断的关注潮流动向,捕捉时尚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时尚单品。这些单品在快速流动过程中的库存成本和损耗被降到最低,因而维持了比较低的售价。
在设计方面,Zara每年设计出来的新款将近5万种,而真正投入市场销售的也有12000多种,是其竞争对手平均数量的5倍。Zara的商品从设计、试做、生产到店面销售,平均只花3周左右,最快的只要一周;
在国内,不用说海澜之家,即便是以快著称的美邦服饰,完成这一过程也要两三倍的时间;在终端销售方面,Zara为了保证整个体系的高效运作,投入巨资建立了自己的纺织和服装加工场,在主要的销售地区建立了物流运输企业,并且不与任何百货公司、卖场加盟合作,只通过专属的零售网络进行销售,自营使得质量控制和时间控制变的更加有效。
“速度”是Zara占领市场的法宝,而“速度”也来源于Zara集约式的高效管理。
中国服装网:具体到中国市场而言,为什么我们无法产生Zara这样的企业?
程伟雄:虽然中国拥有14亿人口,消费能力巨大,看似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力量快速增长的市场,即便做的最好的服装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0亿也没几个,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服装企业面对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却毫无作为呢?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包括老板在内,从关注产品开始起家,到后来关注品牌的建设,甚至发展成为行业的领跑着,但在这其中他们越来越忽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产品发展策略。企业初期不重视质量,到了后期又不在乎客户需求,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都是正常的。
当前服装行业一些服装品牌的销售业绩在逐渐的下滑,也频繁的关店,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产品设计和品牌的发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主要顾客群体的需求,而客户需求满足不能达到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射到包括Zara在内的其他品牌。
Zara等快时尚品牌纯粹属于一种商业品牌,其实他们的工作更侧重于把流行概念通过分析和了解之后,将流行通俗化和普及化,以期通过规模化运作来获得市场利润,让更多的人能够追随流行,奢侈品牌的诚意化使得消费者穿着顶级品牌成为可能。
中国服装网:要想成为优秀的服装品牌,企业还需要怎么做?
程伟雄:我始终认为,中国大部分服装品牌做的太泛、涉及面太宽,无法与中国消费者进行深入交流,加之品牌自身做的不够有深度,而要想成为优秀的服装品牌,企业就必须非常专注。部分中国服装企业现在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还没有真正下定决心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在品牌的表达层面与稳定掌控上也没有下足工夫,在这一层面上,创新当然很重要,但更多的应是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反观海外服装品牌,其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在于设计师的创新能力、服装企业的灵活性和高品质面料三者的有机结合,再加上好的管理。比如意大利时尚产业从最初只专注于质量不重视销售,到以市场为核心,消费者成为企业最关注的要素,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而现在中国企业正试图以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意大利用上百年时间完成的发展,我们要给他们以时间。要想创造出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中国企业今后应更加注重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塑造品牌以迎合新的生活方式。
中国服装网:您对于中国服装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有何建议?
程伟雄:根据我的判断,未来中国服装品牌可能从两条途径走向国际:一个是成为响誉世界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但企业规模可能有限;一个是拥有大量产品线的规模在500亿人民币、有60%收入来自海外的品牌集团,要想成为国际化品牌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但又不能过于标新立意,超出公众认可的范围。同时,品牌要不断调整去迎合全球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能够和不同文化消费者沟通并取得好感。中国企业要塑造国际品牌,就要保在保留中国核心价值的同时稀释中国特色,获得稳定市场份额,积攒足够资本。同时,企业内部组织可以在国内市场运作中得到检验,要集中精力于一个品牌并把它做强。在品牌形象方面,要严格控制,集中指导。企业领导者要有执行这一战略的强烈愿望,拥有全球视野,能够不带任何偏见地理解和接受全球不同人群的共性和差异。
我对中国服装企业的建议是:忘掉生产数量,去追求卓越;集中精力单品牌高投资、而非多品牌高投资;要对新知识和新理念进行大量投资。只有这样,终有一天中国服装企业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服装网:在服装品牌和企业发展方面,您有什么更成熟的想法?
程伟雄:我认为,今后中国服装企业要多练内功,把原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不要再像以前一样基本的问题都没解决好就想一蹴而就。今后要沉一沉,在企业文化上多下工夫,要在企业内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氛围,使员工可以充分发挥才华和潜能,同时仍要有经历大磨难的心理准备。
中国品牌的模式创新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模式,而更应通过学习和研究,最终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国服装企业只有深入研究和吃透中国文化,才能最终创造出有别于他国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品牌来。
闵光亚:经营模式亟待改善
服饰零售业管理专家闵光亚老师今天上午在接受中国服装网记者独家专访时则认为:“海澜之家能做到这样的市值,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已是非常难得。或者可以说,如果行业不能进一步整合,海澜之家或许只能在这样低迷的市场状态下,才有可能做到这样的业绩。”以下为专访实录:
中国服装网:闵老师您好,您对于海澜之家入选“全球市值最高服饰公司25强”怎么评判?
闵光亚:在我看来,“市值高”表示大,不过这个“大”在很多时候并不说明什么问题。衡量一个企业或者品牌是有很多指标的,比如净利润率、单位利润率、渠道占有率等等,这都需要综合评定,因此,“市值”只是一个方面。
不过,海澜之家能做到这样的市值,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已是非常难得。或者可以说,如果行业不能进一步整合,海澜之家或许也只能在这样低迷的市场状态下,才有可能做到这样好的业绩。
中国服装网:您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闵光亚:我之所以这样讲,还要从海澜之家的营运模式说起来。
海澜之家的模式是:加盟商投资商铺,公司负责管理加盟商的直营化,供应商也参与分成,类似于多年前的ITAT。
供应商参与分成,保证了货品的多样化和供应速度,加盟商投资不管理,保证了资金来源,海澜之家其实也是在整合行业资源做直营模式。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行业普遍低迷的状态下迅速扩张,加上较高的性价比,海澜之家得以遍地开花,而且经营业绩诊断不错,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经济大环境下的行业低迷,造成加盟商和供应商的迷茫,随之而来的成就了今天的海澜之家。
中国服装网:对于海澜之家今后的发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闵光亚:从模式来看,海澜之家并没有特别独到的地方,海澜之家的管理和营销并没有过人之处。不过,我认为海澜之家如果在这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的话,过去的辉煌还会得以重现。
此外,我也要提到的是,海澜之家如果继续依靠现在的经营模式维持运行的话,待到服装行业整合到位,中国经济整体向好之时,加盟商踌躇满志、供应商订单饱满,海澜之家与之的合作关系就会被动摇,往日的成绩自然也就“昙花一现”。
不管怎样,海澜之家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非常难得。虽然市值超过prada,并不表示海澜之家品牌影响力就超过了prada,起码国内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也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对于国内服装行业而言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另外,海澜之家现象也表明国内服装行业还有太长的路要走,一种经营模式取得目前的成绩的只能说明服装行业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要知道,真正成熟的市场是不可能靠一招鲜就吃遍天下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