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逛内衣店,听到两个年轻女人在聊天,一个说,我上次买的一条内裤3千多,另一个说,我买的可5千多呢。
听到如此豪奢的言论,真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揣测,她们究竟是从事什么行业的。
听说如今不少10万加以上的“爆文”常常教诲女人:买便宜货的女人就是廉价,你全身穿的东西都那么便宜,怪不得没人追你,没人爱你,没人把你当个宝。然后再编几个血淋淋的故事来佐证:说我同学穿便宜货,已经在角落里发霉了,即使有男朋友也是个渣男;那谁谁一身名牌,连内裤都镶钻,男人全爱的她要死,追她的队伍从北京排到深圳。
这种文章确实很开脑洞,如此非黑即白的世界真亏他们构建的出来,我常常想提名这样的作者去拿个”诺贝尔最佳色彩奖”。
但此种言论的确很有市场,很有煽动性。因为女人无论是8岁还是80岁,都是希望有人爱,有人珍视的。人人都爱美物,好物,对于商品,我们确实应该追求质感与品质,可一味地教别人花钱,买名牌货堆砌自己,武装自己,只是让人成为物的奴隶,名牌的奴隶。
而人既然生而为人,如何能做物质的奴隶?如何只能在物质层面上沉沦而不求超拔?
当年,时尚女王可可香奈儿也是穷女孩出身,她一生最推崇的时尚精神就是睥睨世俗,蔑视权贵与主流文化。当年轻的她走进当时的时尚圈,高级社交圈的时候,她对彼时的尚风俗是不屑一顾的。在别人都用高档珠宝首饰时,她用假珠宝,而且她要卖的与真珠宝一样贵。她还用廉价面料裁制衣服,所以,当时有个当红的,以华丽,奢靡风格著称的时尚设计大师波列,对她极为轻视,评论为:穷相。高级穷相。
这句话放在现在,那就是可以翻译为:屌丝相。真是改不掉的屌丝相,顶多是个屌丝升级版,毫无品味,恶俗不堪,bitch。(不过那大师似乎还比山本耀司内敛一点,没有口吐三字经)。
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问,“为什么我们记得的是香奈儿而不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当然伟大,但是,从穷女孩起家的可可香奈儿一生致力于将便宜货,廉价货做到了极致,现在的时尚老佛爷,当年的香奈儿公司首席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曾经说过,“我喜欢可可·香奈尔早期的作品,因为她叛逆,善变。”所以,这个初期穿便宜货,做便宜货的穷家女,谁能说她没有未来,谁说她没人爱?法国人说过,如果法国有三个名字将被全世界都记取,那他们一定是戴高乐,毕加索,和可可·香奈尔。
看过很多可可·香奈尔的照片,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她绮年玉貌时的美丽风华,而是一张她八十几岁时的生活照,她穿着典型香奈尔风格的斜纹套装,手挽经典的黑色菱形格手袋,胸前垂挂着她最喜欢的长串珍珠项链,一层一层缠绕着枯瘦的脖颈,布满了皱纹猴子一般的脸上却艳异地擦着她自己设计的粉玫瑰色香奈尔唇膏,嘴角一贯地向上飞扬。应该说,她是称不上美丽的,因为瘦弱,因为衰老,因为岁月无情的摧残。但是她却依然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魅力与活力,完全可以当得起那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与你的青春外表相比,“我更爱你那饱受摧残的容颜。”对于整个时尚界来说,香奈尔的一生应该是一部传奇,她的光芒,她的才华,她的性格魅力,还有她那连绵不绝的情事,都像她所热爱的山茶花一样,在众人的眼底盛放。
1883年,香奈尔出生在法国索睦尔地区,还有一个说法则是法国南部奥弗涅山区。历来大家对于香奈尔的身世都是众说纷纭,再加上香奈尔本人对自己的出身刻意地避讳和隐瞒,更使她的背景像披上了一层暧昧的迷雾。曾经有人说过:“这个女人一生都在撒谎。”是的,她确实编织了无数的谎言,来掩盖她那不名誉的出身——她是个私生女,父亲很早就抛妻弃女,母亲在她五岁时去世,她早早地进了孤儿院,在那里学会了缝纫手艺和社交礼仪。一个不安定的,没有安全感的,紧张压抑的童年,对香奈尔的影响颇深,她生平最喜欢黑白两色(香奈尔最初的套装都是黑白色调),据说就是在孤儿院看到神职人员穿着黑白袍时感觉到的庄严和圣洁。她喜欢戴夸张的假珠宝,在各种高尚派对里昂然佩戴着乒乓球一样大的珍珠项链和鹅卵石一样虚假的绿宝石胸针,成名后的她曾说过:要是戴的全是真的珠宝,那就“不够香奈尔”了。她还把廉价针织布制造成高级时装,用昂贵的精心刺绣的丝绸做衬里,卖着高价。这些特立独行的“赝品美学”,大概也是出于一个贫家女心底最深处不自觉地对上流社会所进行的叛逆和嘲讽吧。
香奈尔25岁时,在第二任情人卡保——一位马球运动员兼年轻实业家的帮助下,在巴黎坎朋街21号开了一家女帽店,几十年后这条街因为她而声名大噪。至于卡保,香奈尔说:“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爱过的男人。”不幸的是九年后,卡保死于车祸。这件事对于香奈尔有着怎样沉重的打击和致命的伤害,已经无人可以想象,只是自此以后,香奈尔一生都酷爱珍珠项链,珍珠是她形影不离的最钟爱的配饰,原因是卡保曾经送她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作礼物。她终身未婚,只为她所爱的姐姐和所爱的男人都在早年离她而去,在她的心底永远都充满了迷茫警惕和不安全感。
香奈尔的事业却在一战结束后蒸蒸日上,她所设计的服装坦率自由,去掉花俏的装饰,像男装一样简洁朴实,历尽沧桑却依然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被视为是最经久不衰的时代风格,事实证明其实香奈尔才是真正理解二十世纪的人。胡兰成曾经这样形容过张爱玲:她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是一个真正的“民国女子”,新时代的女性。其实香奈尔也是二十世纪的临水照花人,一个典型的时代女性,有评论曾经如是说:“赞赏香奈尔就是赞赏了二十世纪。”
与轰轰烈烈的事业相比,香奈尔的爱情也一样地如烟花般灿烂夺目,绚丽无比,只是每次都是由惊鸿相遇开始,到情若无花结束。香奈尔的情人名单中,有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俄国大公爵季米奇、潦倒诗人列维第、和西敏公爵等等。香奈尔和西敏公爵一起度过了10年,可最后的结局是公爵结婚了,新娘不是我。她立刻把公爵送给她的珠宝仿造了大量出售,此举不知是为了发泄还是宣扬,但公爵大婚之日,她却平静地说:“世界上公爵夫人有很多,而可可·香奈儿只有一个。”
男人从来都是香奈尔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她有一句名言是:灵魂需要奢华,就像需要爱情一样。在她这个成功的女人背后,是无数个伟大的男人。季米奇大公爵引领她进入灿烂的拜占庭艺术,以及皇宫中各色珍奇异宝;富可敌国的西敏公爵,则以珍稀宝石衬以顶级镶工做成的礼物献给她,让她领略了“奢华”的真正意义。她依赖男人給她滋养,而男人们给她的不只如此,他们带她进入上流社会,给予她灵感,让她一次又一次冲上创作高峰。她是一个一生都在追逐爱情的女人,终于,爱情被她感动了,于是就成了爱情和可可之间的事,与其他无关,最终是爱情一次又一次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
上世纪1971年1月10日凌晨,香奈尔在她的寓所里去世。当日她穿着自己喜欢的套装,戴着珍珠项链,安静地离去,享年88岁。她的生命终于由绚烂归于平淡,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寂寞地随风而逝。
为什么我们记得的是通俗的可可香奈儿而不是哲学的海德格尔?如果有一天,你在云端听到这样的提问,其实可以回答:这两人都一样伟大。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我爱,我愿你所是。而可可香奈儿则是用自己的人生写就了一句名言:我爱,我愿我所是。
青莓——匿名情感求助社区
应用官网下载
https://pua.iqingmu.com/downloa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