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说:让回忆中的老字号再次照进现实!
青岛老字号、老品牌总会勾起岛城市民许许多多的回忆:盛锡福、亨得利、海滨小金、钙奶饼干……看到这些老品牌,仿佛就像看到自己家人一样信赖。
利群前身是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华老字号——“德源泰百货店”,1964年改名国营利群。
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是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
琅琊台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58年建厂。
即墨老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黄酒品种,是中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堪称历史名酿。
“盛锡福”以草帽为主打产品,也生产呢制礼帽、皮制三块瓦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出国访问时,戴的都是“盛锡福”产的帽子。
1936年6月1日,台东五金创建,商号名称“一大五金行”。“买五金,到台东五金商店”成为老百姓的口头语。2008年6月更名为青岛台东五金有限公司。
“中华老字号”孚德鞋业始建于1933年。
1953年,青岛开发出中国第一种碳酸饮料——崂山可乐。由于独特的配方和口感,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畅销华夏。
崂山矿泉出品的“神水”——崂山白花蛇草水。
青岛海滨有限公司是有着近80年经营历史,国家正式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买海参、到海滨、找小金”家喻户晓。“
金大鸡(鸡牌),青岛著名老品牌。1936年,日本商人在青岛的台东六路和内蒙古路分别建立“味之美”和“味之素”调味品工厂,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更名为青岛味精厂。2003年9月,青岛金大鸡味素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灯塔酱油,始于清光绪末年(1904年)之裕长酱园,历百年岁月,与青岛同辉。
青食始创于1950年,青食饼干成为很多青岛成年人小时候的记忆,哺育三代人。
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青岛木器一厂,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等中央、省、市各级政府1000多个项目配置过各类家具。
当然,还有这些老字号,有的甚至已经不见踪影,但是依然承载了几代青岛人的生活记忆。
万宝银楼▼
始建于上世纪初,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作为老字号首饰专营店,岛城百年老字号珠宝首饰专营店。
青岛亨得利▼
青岛亨得利始建于1924年,经营中外名牌钟表。
青岛葡萄酒▼
创建于1912年的青岛葡萄酒,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之一。中国第一瓶大香槟、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兰地均诞生于此。
栈桥白干▼
四十多年前,栈桥白干风靡一时,是青岛人饭桌上最常见的白酒,因为价格是1.15元,人们都叫它“115”。
马牌油▼
上世纪70年代 ,马牌油已遍布中国北方市场,在护肤品交易中便出现了“南有蛤蜊油,北有马牌油”的竞争局面。
大金鹿自行车▼
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响当当的名牌产品。被称为“自行车中的悍马”。
金锚手表▼
1956年7月诞生。国家知名品牌“中华老字号”,青岛市的第一块手表的品牌。
青岛火柴厂▼
建于1928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我国火柴生产的重要基地、火柴机械制造基地和火柴原料生产基地。
“鹰轮”牌缝纫机▼
1953年,“鹰轮”牌缝纫机在青岛联华缝纫机厂诞生,随后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青岛指针厂▼
建于1931年,主要生产“白兰”、“红叶”、“玫瑰”等品牌手缝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老字号面临企业传承后继无人、生存空间受限、商标被仿冒等问题。 由于经营模式的等困难,很多老字号企业面临倒闭关门的生存问题。
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振兴老字号企业发展的意见》,促进青岛市老字号企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被商务部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19家,被山东省商务厅命名的山东“老字号”企业10家。
政府将投入两亿元、社会募集六亿元扶植基金,支持岛城老字号企业集聚发展,帮助企业实现升级改造、电子商务销售和多渠道品牌推广。
附:青岛老字号名录
此次青岛市政府发布的意见显示,政府将加大投入,并吸引社会基金通过技术培养、渠道创新等方式扶植保护老字号企业 。政府还将加大对老字号品牌的保护力度,严惩假冒、盗用老字号等违法行为。
问问你身边的人
他们还记得这些老字号吗?
▍来源:青岛新闻广播FM1076、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