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玉】:平时看古装电视剧,老看见一群大臣拿了个玉片跟皇帝说话,那个玩意儿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珪”。他们正是拿着它,来“奏”皇帝的。
珪(guī),同圭,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
说白了,就是重大场合要用这玩意儿,例如上朝。大臣把要向皇帝老儿奏报的话写在珪上,怕自己忘了,发言的时候看着说。反正是墨水写得,说完擦掉第二天还能接着用(有木有很经济环保呢?)。
珪在不同朝代用处不同。例如春秋时期是天子,或者上位诸侯赏赐给臣子或者下位诸侯的礼器,也是权力的象征。如果领导想表示自己尊贵的地位和对属下能力的肯定和看中,就送属下一块珪吧。
下面还是老节奏,珪的故事,讲一只···哦不,一位“珪”——拓跋珪!
咳咳,别想多,不是兔巴龟,人家是拓跋珪。
南北朝北魏的开国君主,姓拓跋,一看就不是汉族的姓,北魏也确实是鲜卑族政权。这拓跋珪牛在哪里呢?他不甘心于举着珪做别人的臣子,尽管他自己的名字就是珪,先建立了代国,后成立了北魏朝廷,干掉了灭掉前秦(淝水之战前,前秦有八十万雄兵)。其北魏朝统一了北方,还北方百姓一片安定。
别看拓跋珪是少数民族鲜卑,其上层深受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熏陶。其名为珪,可见这个民族喜欢玉。他的后人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元宏),都把姓汉化了,整个朝廷上下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融合。
鲜卑是一个历史民族,早已在那一次改革逐渐融入了汉民族。在今天我们的汉民族身上流淌着地,也有当年鲜卑的血液,说不定正在阅读的您就有古鲜卑血统。
同时拓跋珪的朝代和民族融入了汉民族大家庭,也提示了我们要紧随风口才是发展之道,若不能征服对手就加入他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