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汉派女装商户的争夺战,貌似悄然开打了。
2017年6月4日,一条“汉正街PK汉口北,走还是留”微信,在朋友圈流传。
尽管阅读率不算高,但打着“汉正街民意‘测验堂’”的名义,这场投票吸引了一些人的关注。
事实上,为彻底解决“前店后厂”带来的消防隐患和客货混流加剧的市内拥堵,2011年武汉市就明确提出,力争在3-5年内完成汉正街传统批发市场搬迁至汉口北。
▲汉口北新汉正街广场
5年来,关于是去是留的争论,没有停息。
因为尚有部分未搬,上月18日,汉正街300多家汉派女装商户迁往汉口北,让争论再次升级。
但在他们的犹豫和观望中,5月23日,来自大兴路、银河、沿江一号等鞋业市场里的200多家主力商户,集体入驻汉口北鞋业批发市场。
个中不同,耐人寻味。
汉口北究竟有没有人气?汉派女装何去何从?未来的汉正街,有形的躯体和无形的精神,究竟该做怎样的历史定位?
或许,我们无法给出一锤定音的判断。但真必须去除标题党式的煽情,拂开表面的迷雾,认真进行一次思考。
这关乎汉正街的未来,更关乎这座城市的未来。
/ 他们搬了/
▼
▲老汉正街
“1078个档位,只有七八十个还没租出去,但马上也会租完的”。汉口北童装商会会长胡东不无得意地笑了。
在汉口北汉派女装城3楼童装商会的办公室,两面墙上的招租进展图上插满了小红旗。插一个小红旗,就代表这个铺位被租出去了。
“左边这幅是去年的,今年又重做了”,他解释道。他的表情轻松得让人有点意外——外界不是盛传,汉口北市场人气不旺吗?
▲汉口北市场内景
“谁还靠零散客源过日子,我们是做品牌代理的。”胡东说,童装商户都是自愿搬来的。
去年4月25日,327家童装商户集体搬迁至汉口北,占到了汉正街童装商户的七八成。眼见大势已定,其余少量没走的童装商户也相继跟了过来。
“搬来后,高峰时,零售每天有2-3万元,尤其是十一后。加上批发,一年下来做个四五千万元没什么问题。”生意火爆、物流又方便,胡东对今年门面租完很有信心。
选择离开的原因,很简单。
“汉正街的物流成本,恨不得是全国最贵,一件货落地费要花六七十元。租金也贵。好点的门面,租金贵的要700多元/平方米,有的门面一年下来租金100多万元。
10平方左右的小铺子,一年也要上十万,货都没法摆开。而且没有仓库,要拖很远才能发货……”走访中,童装商户的抱怨一大堆。
相比之下,汉口北的政策显得很有吸引力:门面免租3年,按铺面大小同比例配仓库并免租3年,物流落地费算下地才10 元/件,还有专业的物流公司配套……
让胡东们气定神闲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因为代理的是品牌,下游客商忠诚度较高,他们的客户相对稳定,几乎不用担心换市场流失。“在哪儿做都一样,肯定选综合费用更便宜的”。
更让他们扬眉吐气的是,在这里,童装得到了一视同仁的重视。
据了解,过去,因为体量有限,就算加上婴幼儿市场,一年顶多300亿的盘子,童装在汉正街一直不太受重视。
他们把哪个市场做繁荣了,就会被赶走了,受尽了冷遇。“这也是童装商户们痛下决心,团结一心在汉口北再立门户的情感动力。”
胡东自己还有一本账。
他判断,即使3年免租期过后,汉口北开始收租金,每年也不会像汉正街那样跳涨。“毕竟,物业是汉口北统一管理的,不会像私人老板那样瞎涨价。阎老板又是湖北首富,跟着他没错。”他的笑容,透出一股商人的狡黠。
曾经的汉正街,三天两头要搬家、每过一年就要涨租金、没有仓库只好往民房里堆的消防隐患,让很多商户心惊肉跳。
看来,他们真的伤心了。
同样的故事,早在2012年酒店市场搬迁、海宁皮草城落户,都已上演。
如今,依托于汉口北的地理优势和配套服务,作为最早搬迁的市场之一,酒店用品城尝到了甜头。
2016年市场整体销售额突破10亿元,客商辐射半径远至东南亚、俄罗斯,涌现了三峡、大时代、港信、中原等行业大户;
汉口北海宁皮草城更是一年劲销百万件,成为全国同类市场前三甲。
这些,都不是汉口北的自说自话。不信的,可以到这些市场走一走。
/ 他们在观望/
▼
▲汉正街银丰片区拆迁实景图
但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汉口北一些汉派女装商户那里,却是另一重景象。这些商户刚搬来,不到半个月,脸上挂着担心。
“每家都有工厂,至少两三百号人,一个车工每月工资最低要开6000元多,你算算看,一个月要花多少人工费?”在铺面较大的某品牌女装,守在店子的汉二代店长眯缝着眼睛说。
他介绍,汉派女装以分散在佳海工业园和“天沔汉”等地的企业为主,自家有厂的大约600多家,没厂的也有三四百家,都在汉正街有自己的门面,销售严重依赖市场本身的客源。
“要是离开汉正街,每天几千上万件衣服往哪里销?”知情人士透露,汉派女装几乎没啥特别叫得响的品牌,你家有的款,我家也会有。
除了价格,客商打货的忠诚度很低,几乎每家50%以上的生意都是市场本身贡献的,有的占比甚至高达80-90%以上。
以夏装为例,一件利润也就5-10元,以一家企业每天出3-5款、每款1000件来计算,每天就必须卖出3000-5000件,否则就会产生压货、现金流困难、工人无事做、没工资发的系列恶性循环。
这使得尤其是“前店后厂”式的汉派女装,生意链极其脆弱,哪个环节把握不好,就担心带来灭顶之灾。
更让他们不安的是,汉派女装不够团结,有些商户爱“抄后路”。这种情况,去年已上演一次。
2016年4月,汉正街600多家商户原本已和汉口北集体签订了搬迁协议。但为把他们拽回来,汉正街很多门面突然降价,原来100万元/年的直接开出40万元的低价。
部分商户眼瞅着“机会”来了,偷偷杀回去抢地段好的门面。
一场恶战下来,那些原本想搬、已退还门面的,吃了大亏,当年的生意受到 影响。“如果大家心齐,‘预备齐’一起都搬到汉口北,就没这么多担心了。”这位人士透露,服装生意最讲究扎堆,来汉正街打货的多以县级市小店为主。
一个小店,20-50岁年龄层的衣服都得有。打货时,就得一个市场跑全。如果大家都搬往汉口北,也不太会担心客源流失。
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汉派女装只搬来了大概一半,目前汉口北汉派女装城的女装品类不够齐全。
同时,担心去年“抄后路”再次上演,有些商户偷偷地既在汉口北设门面,同时也在汉正街经营,加剧了剩余商户的观望氛围。
/ 温州人为何不焦虑/
▼
如果说汉派女装弥漫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虑与紧张,在刚刚开业不久的汉口北鞋业批发市场里,又可以看到另一派景象。
汉口北鞋业市场一楼,有些商铺的货架还没到,店堂里的鞋子按照款式、颜色,在地板上整齐码放成一个个圆形,来回走动的商户工作人员,手里拿小本子点着货,忙而不乱。
进货的经销商和老板,则不紧不慢地聊着价格,打听着新物流线路。
这正是温州鞋商聚集的地方所在。20多年前,一些温州商人结伴来到汉正街大兴路,租下门面讨生活。
20多年后,温州人说搬就搬,集体转移到汉口北,大兴路一夜之间成了空巷。
张贤华在汉正街做鞋业生意20多年,亲眼看着店铺的年销量从鼎盛时期的十几万双萎缩到几万双,不断上涨的租金、物流成本,让他和老乡们的生意做得越来越束手束脚。
“汉正街一个十平米的档口,一年租金也要12万。仓库面积小、分散、仓储条件也不好,一到3、4月份潮湿季节鞋子就发霉。”由于汉正街一带货车禁运,张贤华们还要为货物转运额外支付费用,一件皮鞋从温州发货,到武汉物流成本80元,到更远的郑州则只要20多元。
高企的成本让汉正街逐渐失去价格优 势,下游批发户也开始流失。
2008年,张贤华买了汉口北一期的商铺,2011年又买了第二期。“当时这里全是草皮,买铺子就是看图买,但汉口北是政府的规划,我们愿意跟着政策走。
铺子买了也是自己的,不用交租金,仓库也是配套的。我搬的早,阎总还奖了我8万块。”
张贤华在汉正街的仓库、门面还有三个月才到期,搬到汉口北后,租金他也不想退了,“这点小利,丢了就丢了!”
“都说温州人喜欢抱团,其实我们不是团结,是有共同的利益。”
张贤华特别喜欢“有得有失”这个词,“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以前从汉正街老鞋业市场搬到银河,客户都会有流失,何况是搬到汉口北?关键是大家要一起培育新市场。”
鞋业市场开业,他们给批发商的价格比汉正街低5-15%。有些大商户,他们还给开业当天打货的每个人,发了200元现金红包,当天的销量是汉正街繁荣时期的两倍。
“我们把降下来的成本让出去,客户会回来的。”
/ 破局点在哪里?/
▼
▲搬迁签约仪式
在搬与留的拉锯中,探讨汉派女装自身的困境、和温州商人的两相对比,貌似不合时宜。
“他们的版样,多半是老板老板娘跑到外地自己看,看到好的就‘抄’回来,有时大家就抄得一样”。
有观察人士指出,正是汉派女装多年来的固步自封、缺少品牌和原创意识,导致“各家货差不多”,进而极其依赖于汉正街500年多来打下的名声和由此带来的人气,而不是自身由品牌延伸出的稳定渠道。
而在百度搜索“汉正街”词条,改变汉正街商户“现场、现货、现金”的三现交易,正是汉正街转型升级的要义所在。
从轻轨汉口北站出来,沿线两侧“扎根汉口北、断根汉正街”的醒目标语,显示着汉口北的决心。
“必须把汉派女装全搬过来。”汉口北相关人士透露,服装市场牵一发动全身,可连环拉动布匹、辅料等市场转移。
同时,作为吃穿住行的一部分,服装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对带动整个市场人气也意义重大。
这使得汉口北打响了攻坚战,拿出了史无前例的优惠政策。
先是针对鞋业市场推出了搬迁奖励的原则,前200名入住的商户每户拿到8万元的真金白银,200-300名入住的也奖励了5万。
4月18日,马哥孛罗酒店,鞋业市场搬迁现场堆起来的千万奖励现金,震惊了不少人。
对汉派女装商户,汉口北更是给出了倒计时的更大优惠政策。
比如,第1-100名搬迁免3年门面和仓库租金、奖10万,101-200名免2年、奖 8万,201-300年免1年、奖5万。越晚搬,门面、仓库、现金补贴的力度会越小。
同时,下游客商来汉口北进货,还可报销车票、油票、食宿等。汉口北还举行了购物抽奔驰、宝马令人咋舌的市场促销活动。
与此同时,放大汉口北的区位和配套优势,汉口北也在行动。
在汉派女装城招商折页上,分别列出了交通区域、规划先进、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外贸出口、加工支持、广告推广、物业自持、生活配套等十大优势。
除了免租等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对汉派女装商户意义更大的,是接入“卓尔购”的云平台,从此走上批发型电商的转型之路。
在汉口北扎根的童装商户李轰,已经尝到了甜头。2016年刚搬来时,他入驻“卓尔购”平台,一下销掉几十万元的库存。
去年7 月,汉口北童装订货会举行,商户们纷纷将搬来新市场后降低的成本让利给下游,吸引来自湖北及安徽、河南等地3000多名客户订货下单。
李轰如今的大部分生意,都在卓尔购交易完成。
同时,380多家童装商户将“坐商”改为“行商”,主动出击寻找客源。每一两个月会组织一次客户拓展活动,前往省内各地“上门推销”。
如今,针对汉派女装商户的“省内万里行”活动,也在轰轰烈烈开展。
在2016年汉口北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后,家门口便可申报通关,“互联网+批发+跨境贸易”的新模式,更为这些商户的做大、走出武汉,增添了想象空间。
汉派服装商户们能否像温州鞋业老板那样,多一点向北而生的勇气?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那么,搬不不搬,已不是一场普通的民意测试,而是在必须走新经济模式的背景下,这个时代给汉正街商人出的一道新考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