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
bfaweixin
内容:北京电影学院信息权威发布,影视教育、影视行业资讯
关注:点击标题下方“北京电影学院
01
编者按:
孙瑜,北京电影学院08级摄影学院毕业生,毕业后就读于纽约电影学院电影制作专业,后就业与洛杉矶Roush Media调色公司,参与调色索尼北美票房冠军《War Room》,狮门公司《Norm of the North》等长片。
引语:笔者为一名在职调色师,目前工作在处于电影供应链顶端城市之一的洛杉矶。身处最近的“好莱坞”工业,笔者以亲身实践经历为你揭秘一位在外界看来“高薪、高技术、高就业”三高的好莱坞调色师的神秘面纱。在洛杉矶学习、工作的四年,从一名摄影学院毕业学生的孙瑜,一路跌跌撞撞,在摸索中探寻出一条自己的调色师之路。
跟所有留学生在国外懵懵懂懂,不断适应的第一年一样,2013年在语言关,第一次尝试时差的“颠黑倒白”中飞快地过去了。随着激情与兴奋的消磨,我开始思考着即将迎来的第二学年,以及毕业之后的自身去留问题。在美国,正规学校学位毕业的学生都会有一年相关行业的实习期,这被当地留学生统称为“OPT”, 而这一年的实习也决定了你是否能留在美国继续工作。对于学习电影专业的学生来说,找到实习可以说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更别说想进入梦想的影视公司,可以说难如登天。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得不迫使我做一些技术性的调整,我瞄准了影视后期工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调色。
说到我为什么会选择调色这个领域,还得从我大学专业说起。摄影是北京电影学院王牌专业之一,而平面摄影,则是动态摄影的基石。2008年我以全国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录取。从此,开始了我与影像的“亲密接触”。在数码流行的08年,学院却坚持让我们只使用胶片相机拍摄作业。第一年的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无数的135,120和大画幅底片,还有在暗房等待出片的紧张而美好的回忆。从安塞尔亚当斯到亨瑞卡蒂埃布勒松,在黑白的世界里我们对影像的了解逐渐深入。尔后的几年,作为班主任的程樯老师就要求我们要对影像有自己的认知。从小喜欢游戏的我,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精力投入了图片后期的一些创作上。在积累了一学年后,大二的我就在学校里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展示了在09年还很新颖的全景星球和HDR技术。大学剩下的生活,我也在不断提高自己在硬件和软件的知识面。在四年的影像生活里,人像摄影,商业摄影,观念摄影,色彩,理论,构图……充实的课程给我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前夕,在大家都在忙于为自己前程奔波的时候,我却迷茫了。是选择拿着名牌大学毕业的文凭找一份相对轻松的图片摄影工作还是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相馆,抑或是从教?这都不是我想走的路,或许是我天生细胞里就存有躁动不安的因子,那段时间,我总不断地在找着自己新的突破口。这时候程樯老师点醒了我,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学习图片摄影的经验去挑战一个相关但却对我来说的全新领域,一个把画面由静止的影像变成无限可能的动态世界。在几经斟酌之后,我选择了就读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的电影专业。学习电影后期,必须先了解电影。
在纽约电影学院的第一年,我们主要学习到的是如何把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通过影像技术展现出来。从前期剧本创作到后期成片,每一个环节都对影片最后的画面呈现起着关键作用。也是从这一年的学习中让我这样一个平时只会坐在大屏幕前观看电影的外行,真正走近了电影的工业化世界。在起初自己完成的小短片中我尝试着用之前图片摄影中Photoshop的功力为我自己的作品润色。在学院后期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自己摸索着使用剪辑软件中自带的调色功能, 简单的一些操作技巧能帮助一些不会使用专业调色软件的人快速上手,而后我除了给自己的片子上色还会负责身边同学作品的画面修色 ,然而渐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我发现这款软件的调色功能十分的拙劣。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摸索到了门道,却没想到自己根本连专业调色行业的门都找不着。想着自己离所谓的调色行业相距甚远,盲目地自我修行远比不上受教于专业指导。既然自己身在好莱坞,为何不利于这个大环境好好学习一番?在GOOGLE搜索引擎的几经搜索和对比后,我找到一家专业调色师的两周培训课教程。很多人想问我短短两周能学什么?是的,如果只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我可以说你根本没办法成为一名专业调色师。老师上课传授的是基本的对于现有最先进调色软件“达芬奇”及其专业调色设备的运用,并会开好书单让大家课外阅读。在啃完书单上加起来过千页技术书后,除了我对调色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的英语有了质的飞跃。每每回想到这,我都会感谢自己仔仔细细翻查电子词典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因为对调色领域专业词汇的掌握是跟客户交流的必要条件。
再后来,熟练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我,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大量实践。从最开始的完全免费,到后来能为自己挣点零花钱,最后到打造自己的调色师品牌。短短半年时间,在跟客户越来越顺畅的交流及较专业的完成他们的作品后,我得到了一份宝贵的实习机会。在一间不大的调色师工作室和已经在好莱坞立足的专业调色师们一起工作是我终身难忘的宝贵回忆。也是在这间工作室,我接到了来自索尼公司后来获得北美2015月票房冠军的院线电影《战争房间》(War Room)的调色机会。随之而来的是狮门影业的动画片《Norm of the North》及Lady Gaga的纪录片等等,到现在为止,我已总共经手了上百部长片、短片、广告、宣传片、纪录片等影片类别的调色工作。并且就在上周,我被邀请加入电影顶级五大协会之一的国际调色师协会Colorist Society International。
回想起这一帆风顺的事业,我要把我的成功归功于在电影学院的四年学习。正是在学校里,严谨的学院派风格,完善了我的影像认知能力,让我自然而然的在调色的领域里随心所欲,也是学校宽松的教学环境,放手让我们每个人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努力,我们成了摄影师,成了导演,成了后期达人,成了硬件高手……
我是幸运的,从入行这一刻,我幸运地考上电影学院,我幸运地在学校里结识了几位良师益友,我幸运地选择了出国留学,我幸运地接触了调色,我幸运地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调色师。
这一切的一切,我把它归结为幸运。是的,我很幸运成为我自己。
战争空间调色团队,孙瑜(左一)和导演Alex Kendrick(右二)
孙瑜在公司的小调色室工作
《战争空间》工作照,在影院内用Film Master Nucoda系统调色
师门公司《Norm of the North》工作中
更多招生信息关注北京电影学院,下方菜单了解更多!
喜欢本文请点赞,绩效跟赞数挂钩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