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半 · 中元节 · 概述
道教重要节日: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这天道士一般建醮祈祷,为地官祝寿,也为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 “超度”(俗称放焰口)。
天官
天官赐福
正月十五
上元节
地官
地官赦罪
七月十五
中元节
水官
水官解厄
十月十五
下元节
中国传统鬼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是三大冥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中最重要的一个。传说这天地府之门大开,已故先祖可回家团圆,因此称为鬼节。传统活动有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虽名鬼节,冥冥中却是阴间鬼魂返回阳界,与已逝亲人团聚的桥梁。
中元节
七月十五
中元节 · 传承的文化意义
中元节是我国道教本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传承,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
中元节的习俗为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有文献记载,《诗经》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
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因此,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
无论道教、佛教,超度法事所表达的是一种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都是从慈悲角度出发。我们在庆过中元节的时候,应当尽量跳脱鬼的层面,做到互勉互爱。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七月十五是秋后第一个月圆夜
此时暑热刚褪、夜凉如水
当晚部分地区的人们
在家门口
焚香祷祝、插香枝于地上
这叫“布田”(插秧)
插得越多越好
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古时人们认识水平有限
对于农事的丰收
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中元节的产生
即可追溯到古代的时祭
以及与之相关的祖先崇拜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
“秋尝”祭祖格外重要
“秋尝”先秦已有
起初日期并不确定
后固定于秋气新来之时
七月小秋
一些农作物开始成熟
在一些地区
人们用新米祭祖报告秋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
“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
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
亦是系在桌子脚上,
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民间相信
祖先也会在此时
返家探望子孙
祭拜一般在七月底前的傍晚举行
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某一天
七月十五节前
晋北地区民间盛行面塑活动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送给小辈的花馍称为面羊
取意羊有跪乳之恩
送给老辈的花馍称为面人
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
送给平辈的花馍称为面鱼
意喻连年有余
中元节放河灯
是不少地方的传统民俗
河灯也叫“荷花灯”
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
放置江河湖海任其漂泛
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中元节习俗
剔除掉一些迷信色彩
会发现其中蕴藏的东西
那是几千年来
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尊敬
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对传统美德“孝”的执着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宜君县政府官方公众号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