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
又可以看到又圆又美的大月亮了
那么,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唐朝初年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则始于宋朝,并一直流传至今。
古人除了和现代人一样家人相聚吃吃月饼之外, 过中秋还有什么“花样”?
一、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代,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ps.后来这一习俗逐渐影响到民间,出现了民间中秋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二、民间赏月
民间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而赏月的文人也借此感物伤怀。
三、玩花灯
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另外还有放天灯等活动。在广西南宁一带,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四、燃宝塔灯
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明清时期,是民间的一种习俗。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五、中秋宴俗
中秋宴俗,以古时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六、少数民族过中秋
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收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德昂族“串月”。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
湖南侗乡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
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
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
如今的中秋虽没有古时候那么多欢度方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却多了一些曾经没有的乐趣......让我们瞧瞧现在的我们都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回家过
一、准备美食,陪父母拜月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过法,但都少不了的就是满满一桌的美食和祭拜月神的习俗,白天的时候,帮父母准备好祭拜的东西,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如果这些你都做完了,那就去超市挑选精美的月饼吧!
二、家庭聚餐,看中秋晚会
过节,最开心的事,不外乎就是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吃饭,坐在一起唠唠家常,或是打开电视一起看个中秋晚会......总之能坐在一起就是幸福的事情~
三、食月饼赏月亮
找个露天的地方,和家人、朋友三三两两,吃月饼、聊天、赏月,吹吹秋风,说说各自的近况......
不能回家过
一、给父母打一通视频电话
现在科技那么发达,过节不能回家,打个视频电话给亲人应该能做到吧。简单的问候会让亲人暖心很久哦~如果有可能的话,预订一些月饼送回家也挺好的。
二、给朋友发微信送祝福
每逢佳节,除了家人,让人牵挂的还有朋友,可能平时并不常联系,但月圆团聚时,还是会想起你~
你是怎么过中秋的呢?
现在不妨告诉小编,一起分享节日里那些团聚的欢乐,或那些独在异乡的乡愁~
编辑:姜莹
责编:秋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