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和广东分别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据统计,我国内地累计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超过16例。 今日,山西晚报记者薛琳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为积极防控寨卡病毒入侵,我省已开展灭蚊防病行动。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左素俊介绍,今年2月,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后,我省卫生计生部门就高度重视,先后组织疾控人员、出入境防疫检验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同时,也通过网站、微信、报纸等多个平台进行寨卡病毒的科普宣传。
4月份,进入全国爱国卫生月后,更是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翻盆倒柜、灭蚊防病”的爱国卫生运动。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专门开展了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左素俊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来传播,伊蚊为其主要传播媒介。
从我省蚊虫分布来看,忻州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存在,这种蚊子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目前,从预防的角度来说,主要是预防蚊虫叮咬,尚无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左素俊建议广大群众,应经常性的翻盆倒柜、清理室内死角,特别是一些会有积水的盆盆罐罐,就连花盆托盘也不能放过。
据介绍,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7天后自愈。近期有研究提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正因如此,左素俊建议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地区。
关于寨卡病毒 你知道多少?
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于1947年首次在非洲的乌干达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仅在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发现少量散在病例,直到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岛出现暴发疫情。2013年以来,有疫情国家及出现暴发疫情的国家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20多个美洲国家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的国家更多,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
目前哪些美洲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目前美洲地区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2月9日,已有26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牙买加、哥斯达黎加。
人们是如何感染寨卡病毒的?
人们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寨卡病毒还可由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播给胎儿或婴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采写:薛琳 编辑 辛戈
本微信号中山西晚报记者采写的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山西晚报山西头条,并注明微信公众号sxwbsxtt,对侵权行为我们将诉诸法律。
加关注的朋友,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山西晚报政经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号“山西头条(sxwbsxtt)”,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推送重磅新闻、新鲜资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