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网原创栏目】图/文:上高网·袁晨
最近一部很火的电影带大家走进了非洲的视野,《战狼2》讲述了非洲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每天过着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他们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在非洲的土地上也穿梭着不少黄皮肤、中国人的身影,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是为了维和,还有的是支援贫困地区的人员。早在1978年时我们江西省就派遣第一批共十七人的医疗队援助乍得共和国,工作地点在首都恩贾梅纳医疗点——中乍友谊医院。
乍得共和国,位于非洲中北部,面积128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人均预期寿命为47.2岁,首都名为恩贾梅纳。现任总统:伊德里斯?代比?伊特诺。法语和阿拉伯语是官方语言,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其下的穆斯林信徒不吃猪肉和狗肉,以及部分人信奉基督教。穆斯林男人则最多可娶4个妻子,且信奉多子多福,很多穆斯林不进行避孕,认为孩子是真主安拉给予的礼物,应当欣然地收下,不该拒绝。
小编:您好!我是上高网的小编,最近我们在做一期“上高人”的专题,想采访您一下,您看方便吗?
黄婷:没问题啊,方便的。
小编:您是什么时候去非洲的?待了多久?
黄婷:我是2016年3月份开始培训,10月27日正式出的国,在那边待了1年多了。
小编:您是为什么去非洲呢?
黄婷:因为我是南昌航空大学法学专业,当时被江西省卫计委聘用为医疗队翻译才派过去的。
小编:当时听到要去非洲的这个消息您心里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黄婷:起初我的内心还是很忐忑,担心到了乍得那边会吃不惯,一个人会很孤单,毕竟那是异国他乡。想到同行还有十几人作伴,内心便没有那么孤单了,领队告诉我那边也有很多中国人在工作,不用担心语言交流。
小编:那您的家人当时会放心让您过去吗?
黄婷:当时家里并不赞成出国,那么远担心安全问题,特别是知道是去非洲时,家里反对的声音更加强烈了,七大姑八大姨便开始上门做思想工作了。而我以锻炼为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家乡踏上了飞往乍得共和国的飞机。
小编:刚到那边的时候跟家里相比起来觉得怎么样?会不会觉得很艰辛、不适应?
黄婷:初来乍到,很不适应,物价也比国内要高多了,同等物品价格能高个3-4倍,感觉自己要分分钟破产了,每次都要心算一下折合成人名币,再掂量下合不合算。
她就是今天带大家走进非洲的主人公——黄婷(一名前往非洲乍得共和国援助的医疗队成员)。她是2016年10月第12批江西省援乍得共和国的医疗队,她们先从昌北机场出发,然后在上海转机,接着乘坐着埃航波音737飞机奔赴非洲...
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法学专业的她被江西省卫计委聘用为医疗队翻译,三月份开始培训,十月二十七日正式出国。当时家里并不赞成出国,那么远担心安全问题,特别是知道是去非洲时,家里反对的声音更加强烈了,七大姑八大姨便开始上门做思想工作了。而我以锻炼为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家乡踏上了飞往乍得共和国的飞机。
起初我的内心还是很忐忑,担心到了乍得那边会吃不惯,一个人会很孤单,毕竟那是异国他乡。想到通行还有十几人作伴,内心便没有那么孤单了,领队告诉我那边也有很多中国人在工作,不用担心语言交流。
由于上海飞乍得共和国没有直航,我们只有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转机。作为医疗队的翻译的我,自己也刚毕业,也是第一次坐飞机,所以内心还是很忐忑。后来发现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机场遍地都是中国人,有句俗话说:“有陆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现在对这句话很有体会”。
在看到混杂着各色人种时,很国际化,让我们感受到真正走出国门,已经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了!
在历经20多小时的飞行后,终于在次日当地时间12时左右到达了受援国——乍得共和国。随后我们入住了离机场不远的华人宾馆——广州宾馆,宾馆虽然离机场只有五分钟的车程,但却也是位于市中心地段,地段极佳。名为广州宾馆,但却并非广州人所开,老板是浙江温州人,在这又不得不佩服温州人的闯劲了!
这是我在乍得吃的第一顿早饭,在当地人来说算比较奢侈的,但在我看来却是有一点索然无味的感觉,草草吃了两口以后便正式开始了乍得共和国为期一年的翻译之旅。
入住宾馆的第二天,在院子里碰见些穿着艳丽的女孩子,也在宾馆住,看着似乎和我年龄相仿,实际上比我小多了。有些身上纹着奇特的纹身,脚底板纹得密密麻麻的,黑乎乎的一片,之后才了解到那是已婚的标志,也是当地的习俗。
在陌生的国家,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在老队员的带领之下,我们开始出来熟悉这里的街道环境。乍得共和国因为被法国殖民过很长一段时期,很多建筑、基础设施都继承了法国的风格,在首都恩贾梅纳就可见一斑。这里的街道呈发散型,路口多为圆盘状,圆盘雕像各不相同,这为我快速熟悉地形帮助不少。
我所工作的医疗队驻地位于恩贾梅纳市东面的DIGUEL(迪格尔)东区,驻地前面是一所土耳其高中,右边就是医疗队工作的中乍友谊医院,医院前边是原凯宾斯基酒店,易主后被更名,不过人们还是习惯了叫它凯宾斯基酒店,在乍得共和国属四星级酒店,不过当地酒店星级没有管控,自己想要几星级都可以,只是星级越高,税收更重。
当地小卖部很多,大超市却少,最有名的就是黎巴嫩超市和法国超市,都开在市中心地带,一般的生活用品、食物水果都可以在那买到,只是价格偏高,而且当地币——中非法郎面额大。初来乍到,很不适应,感觉自己要分分钟破产了,每次都要心算一下折合成人名币,再掂量下合不合算。
在这里中国超市也有好几家,只是物资品种相对较少,特别是零食类包装食品。在这里,因为食品运输只有靠海路运输,海上过来都得好几个月,主要食物容易过期胀袋,所以价格也是一路飘高,是国内同等物品价格的3-4倍,对于吃货来说,生活在这里是个考验。虽说当地超市也有零食小吃,但口味及种类,完全无法匹及享有“美食之国”之称的中国。
在这里只能偶尔买点饼干解解馋,平常水果就是苹果、香蕉、苹果、香蕉等。这里当地没有称,水果都是按个卖,苹果小的250法郎(等于2块5人民币),大的500法;香蕉差的100,好的150;偶尔有梨,还是从邻国——喀麦隆进口过来的,本地不产。菠萝、西瓜、香瓜、甘蔗、芒果等得看时节,并不是全年都有;牛油果相比国内价格便宜,一般500一个,可按个头发大小酌情讲价。卖水果的有在路边摆摊的,也有顶头上卖的,乍得女人个子都比较高,身材一般婚前苗条,婚后肥胖。
这是我在乍得共和国渡过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最后一个春节,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内心已经欣然接受这个陌生的城市了。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还丰富我们的阅历和积累经验。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工作中不能掉以倾心,要更加投入,不断的努力学习。
1978年11月,中国开始向乍得派遣医疗队。后因乍内战加剧,中国医疗队被迫于1979年7月撤回。应乍政府要求,1989年5月中国恢复向乍派遣医疗队。1997年8月乍得与台湾建交,我医疗队撤回国内。2006年8月中国与乍得复交,应我外交部要求,2006年12月25日向乍派出医疗队,2008年2月因乍得战乱我医疗队员撤离回国,局势平稳后,应外交部要求,医疗队员于5月再次抵乍。现如今,我们已是第12批医疗队。
1月30日春节期间,医疗队赴恩贾梅那大学Toukra(图科拉)校区进行义诊,向师生介绍了艾滋病、疟疾、伤寒、结核这些非洲常见传染病的防护、检测知识,发放了1200份宣传资料、口服抗疟药物、200盒避孕套和卫生消毒用品,赠送了清凉油等中国传统药品,还为200多师生测量了血压。且数次应多个学校邀请,分别在恩贾梅纳好几个高中开展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在一次次的医疗求助中,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在乍得台湾机构工作的一位台湾女孩,二十四岁,还未婚,因阴道大出血三天,伴休克昏迷,前往当地妇幼保健院就诊,经B超检查,考虑子宫肌瘤,当地医生检查后要求住院输血治疗,由于语言的障碍,又担心乍得血库储血的疾病筛查不严,风险较大。后立即赶到医疗队驻地,当时患者面色、口唇、结膜苍白,皮肤冰冷,呈蜷曲状,人事不知,阴道仍有流血。在无血源的情况下,队长自告奋勇献了数百毫升鲜血,妇产科医生再辅以对症治疗几天后,性命无忧,痊愈出院。病人直呼医疗队真是她的救命恩人!这不仅体现了医生们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骨肉之亲、同胞之情。
是啊,出门在外,与祖国和家人相隔万里之遥,我们国人便是一家人,好兄弟姐妹有病痛,我们医疗团队,便会尽心尽力地呵护,为同胞的身体保驾护航。
初来非洲,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觉新奇,生活方式、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宗教信仰、风俗等都与国内不同,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对很多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多了包容,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的定义。
思念如风常伴吾身,转瞬之间我到乍得已经七月有余,我深深感受到当地有识之士对中国的认识已经产生飞跃,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要知道10年前,中国在这些学者脑海中依然相当陌生,他们的研究对象还局限在个别发达国家。不仅如此,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
在这工作的几个月间,我渐渐地已经把这里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事、物都能够让我感受到温暖,让我在这里并没有那么孤单。一年的时光很快,明年的三月我也将离开这里,踏上回国的旅程。国庆国庆,有国才有庆,国是主题,是根本!没有国,就没有家,就没有国人安定的生活,值此国庆来临之际,衷心祝愿我的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 END —
发现派、原创派、生活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