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非洲的文化,我想会有很多种途径,但是有本书可以去读一读,这就是毕淑敏老师的《非洲三万里》。
毕老师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毕淑敏认为:
所谓旅行,不但指身体的空间移动,更是心灵的飞翔之途。墨西哥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说过:旅行的愿望,在人身上是与生俱来的。谁要是从未萌生过此念,那绝非人之常情。每次旅行向我们展现的国度,对全体造访者来说,原本是同一个,可是在每一位旅行家的眼里,却又有见仁见智的不同。
我最喜欢其中一大段旅行是关于她乘坐“非洲之傲”那段经历。
“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为主题的旅行用蒸汽机车,单张车票标价在1万到9万美元之间,以奢华闻名于世,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铁轨上的游轮”之称,主要服务于来自全世界的财阀豪门后代、商业精英、政界领袖。
然而,列车行经之地,却有很多是非洲最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窟,一道车窗劈开了奢华与贫穷,餐车内的社会名流举起银杯开怀畅饮时,车窗外围满了无衣无食的孩子们。
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了毕淑敏的关注,实际上这部游记里这样的思考内容非常多,这也是这本书的厚重之处。
这里面有了温暖,有冷峻的历史,尤其那段悲伤让人流眼泪的黑奴历史,更有毕老师的慈悲之心。
它以旅行为线,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带领我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温柔的瞬间。
书中还描述诸多非常知名人物,比如南非前总统、传奇人物曼德拉。她认为,
狱卒可以囚禁曼德拉的身体,却不能阻止戴着脚镣的曼德拉,在走向石灰场的路上,尽情欣赏岛上开满黄花的灌木和淡蓝色的桉树枝条;不能阻止曼德拉在看到草丛中袋鼠窜动或小鹿蹦跳时露出慈祥的微笑;不能阻止曼德拉眺望东南遥远之处,那里可以看到开普敦的地标桌山;更不能阻止曼德拉在慢慢长夜倾听无尽涛声,思索南非的明天。
……
当我走过的路渐渐漫远,当我双眸注视过的东西渐渐繁多,当我闻过的气味渐渐五花八门,我就不由自主地变得宽容起来,接纳世界的不同与丰富。
还有部分段落揭露宝石价值的段落(刻意控制供给),说实话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毕淑敏老师认为:
其实,旅途没有真正的独行。即便周遭没有人,还有非洲的原野,还有飞驰的机车,还有不时鸣响的汽笛,还有无数的故事。就算这一次都没有,那我还有自己同在。
(完)
作者:丰言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